操作系统概述

1、计算机系统的组成
Image text

操作系统的地位:
紧贴系统硬件之上,所有其他软件之下
(是其他软件的共同环境)
Image text

2、操作系统的作用:
(1)OS是计算机硬件、软件资源的管理者
管理的对象:CPU、存储器、外部设备、信息(数
据和软件);
– 管理的内容:
1、资源的当前状态(数量和使用情况)
2、资源的分配、回收和访问操作
3、相应管理策略(包括用户权限)

(2)OS是用户使用系统硬件、软件的接口。
系统命令(命令行、菜单式、命令脚本式);
– 系统调用(形式上类似于过程调用,在应用编程
中使用API);
– 图形用户接口GUI

(3)OS是扩展机(extended machine)/虚拟机(virtual machine)。
在裸机上添加:设备管理、文件管理、存储管理(包括内存和外存)、处理机管理(针对CPU);
– 另外,为合理组织工作流程:作业管理、进程管理

– 通道:用于控制I/O设备与内存间的数据传输。启动后可
独立于CPU运行,实现CPU与I/O的并行。
• 通道有专用的I/O处理器,可与CPU并行工作
• 可实现 I/O联机处理
– 中断是指CPU在收到外部中断信号后,停止原来工作,转
去处理该中断事件,完毕后回到原来断点继续工作。
• 中断处理过程:中断请求,中断响应,中断点(暂停当前任务并
保存现场),中断处理例程,中断返回(恢复中断点的现场并继续原
有任务

3、通道和中断技术
通道:用于控制I/O设备与内存间的数据传输。启动后可
独立于CPU运行,实现CPU与I/O的并行。

中断是指CPU在收到外部中断信号后,停止原来工作,转
去处理该中断事件,完毕后回到原来断点继续工作。
• 中断处理过程:中断请求,中断响应,中断点(暂停当前任务并
保存现场),中断处理例程,中断返回(恢复中断点的现场并继续原
有任务

3.1、手工操作
计算机的工作特点
• 用户独占全机:不出现资源被其他用户占用,资源利
用率低;
• CPU等待用户:计算前,手工装入纸带或卡片;计算完
成后,手工卸取纸带或卡片;CPU利用率低;

3.2、单道批处理系统
联机批处理:输入输出设备和主机直接相连,串行工作
脱机批处理:利用卫星机完成输入输出功能。主机与卫星机可
并行工作。
– 卫星机:完成面向用户的输入输出(纸带或卡
片),中间结果暂存在磁带或磁盘上。
– 优点:同一批内各作业的自动依次更替,改善了
主机CPU和I/O设备的使用效率,提高了吞吐量。
– 缺点:磁带或磁盘需要人工装卸,作业需要人工
分类,监督程序易遭到用户程序的破坏(由人工干预
才可恢复)

3.3 多道批处理系统
多道批处理的运行特征
• 多道:内存中同时存放几个作业;
• 宏观上并行运行:都处于运行状态,但都未运行完;
• 微观上串行运行:各作业交替使用CPU;
在当前运行的作业需作I/O处理时,CPU转而执行
另一个作业。
优点:
• 资源利用率高:CPU和内存利用率较高;
• 作业吞吐量大: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大;
– 缺点:
• 用户交互性差:整个作业完成后或中间出错时,
才与用户交互,不利于调试和修改;
• 作业平均周转时间长:短作业的周转时间显著
增长;

3.4 分 时 系 统
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的操作
系统称分时操作系统
系统把中央处理器的时间划分成时间片 ,按时间片轮流
把处理机分配给联机作业
– “分时”的含义分时是指多个用户分享使用同一台计算机。
多个程序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
– 人机交互性好: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
操作。
– 共享主机:多个用户同时使用。
– 用户独立性: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

3.5 实 时 系 统
– 要求:响应时间短,在规定的时间之内(s, ms,
us);系统可靠性高

3.6 通用操作系统
目前的操作系统,通常具有分时、实时和批处理
功能,又称作通用操作系统。

4、操作系统的分类
4.1 批处理操作系统
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:
Image text

单道和多道批处理的比较
Image text

– 多道程序系统和多重处理系统(multi-processing
system)的区别:
• 前者指多个程序同时在内存中交替运行
• 后者指多个处理器

多道批处理系统上的技术
– 作业调度:作业的现场保存和恢复--上下文切换
– 资源共享:资源的竞争和同步--互斥(exclusion)
和同步(synchronization)机制
– 内存使用:提高内存使用效率(为当前由CPU执行
的程序提供足够的内存)--覆盖(overlay),交换
(swap)和虚拟存储(virtual memory)
– 内存保护:系统存储区和各应用程序存储区不可冲
突--存储保护

4.2 分时操作系统
– 多路性:多个用户同时工作。
– 独立性:各用户独立操作,互不干扰。
– 交互性:系统能及时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响应,显
著提高调试和修改程序的效率:缩短了周转时间。
(对批处理的改进)

4.3 实时操作系统
– 实时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过程控制、事务处理等有
实时要求的领域,其主要特征是实时性和可靠性

5、 操作系统的特征
5.1 并 发 ( c o n c u r r e n c y )
– 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。操作系统是一个并
发系统,各进程间的并发,系统与应用间的并发。操作
系统要完成这些并发过程的管理。并行(parallel)是指
在同一时刻发生。
– 在多道程序处理时,宏观上并发,微观上交替执行
(在单处理器情况下)。
– 程序的静态实体是可执行文件,而动态实体是进程
(或称作任务),并发指的是进程。

5.2 共 享 (sharing)
多个进程共享有限的计算机系统资源。操作系统要
对系统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。资源在一个时间段内
交替被多个进程所用。
– 互斥共享(如视频设备):资源分配后到释放前,
不能被其他进程所用

5.3 虚 拟 (virtual)
– 一个物理实体映射为若干个对应的逻辑实体--分
时或分空间。虚拟是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的重要手段,
可提高资源利用率

5.4 异步性 ( asynchronism )
– 也称不确定性,指进程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的不
确定性;
– 进程的运行速度不可预知:分时系统中,多个进程
并发执行,程序是以走走停停的方式运行的。系统中的
每个程序何时执行,执行顺序,完成时间都是不确定的。

6、操作系统的功能
6.1 处 理 机 管 理
– 完成处理机资源的分配调度等功能。处理机调度的
单位可为进程或线程。
– 进程控制:创建、撤销、状态转换
– 进程同步: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协调
– 进程通信:负责完成进程间的信息交换
– 进程调度:按一定算法进行处理机分配

6.2 存 储 管 理
– 内存分配:按一定的策略分配内存并负责回收
– 内存保护:保证进程间互不干扰、相互保密
– 地址变换:进程逻辑地址到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;
– 内存扩充:为允许大型作业或多个作业运行,借助
虚拟技术获得更大逻辑内存的效果;

6.3 设备管理
– 设备分配:为了使设备与主机并行工作,一定的分
配原则对设备进行分配,常采用缓冲技术和虚拟技术
– 设备传输控制:实现物理的输入/输出操作
– 设备独立性:用户向系统申请的设备和实际操作的
设备无关

6.4 文 件 管 理
–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: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。
– 目录管理:解决信息检索问题。
– 文件操作管理:实现文件的操作,负责完成数据的
读写
– 文件保护:提供文件保护功能,防止文件遭到破坏